MENU

工作动态

凝聚力量 精心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召开第五次工作例会 专题谋划“五老”助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6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工作例会,专题谋划“五老”助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彭芝主持会议。关工委副主任陈岳,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离退休党委书记兼关工委副主任郭海鹰,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离退休党委副书记兼关工委秘书长杨海燕,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书记孔咏梅,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杜祥,关工委委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工作骨干等近20余人参加会议。

依托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为一体的高校试点开展“五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教育部关工委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及其附属中小学校参与试点,努力在搭建工作平台、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思政金课、建强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出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

根据会议精神,关工委办公室向学校建议,成立由关工委副主任任组长,二级关工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成员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大附中、人大附小、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各成员校相关负责同志、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北京教育系统“五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会议精神,组织专题学习、制订“五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方案、形成工作机制、孵化特色品牌活动、总结工作经验,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关工力量、人大力量。

刘彭芝指出,一年前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部署。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在“五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集群”优势,充分发挥二级关工委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主动性,适时召开二级关工委工作会议,推动“五老”助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深落实落细。要加强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推动思政科教学从技术运用向技术赋能的理念升级。关工委将充分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附中、附小资源以及关工委力量全力做好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部署的工作任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中做出示范与表率,展现中国人民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陈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充分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成为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支点和本质要求。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思政课要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进行。要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有所侧重。在内容上,形成大中小不同层次思政课相互衔接和有机联系的教学体系;在形式上小学重点是讲故事,中学重点是讲道理,大学重点是讲理论,当然不同阶段也会有所交叉。学校关工委应承担起“五老”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任务,努力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文章做细做实,探索出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

郭海鹰表示,学校关工委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切实增强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担当;要结合主题教育更好地发挥二级关工委组织和学校广大“五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关心关工委工作,关工委办公场所进一步扩大,装修修缮工作已正式进入相关程序,预计下学期中可以入场办公。关工委办公室将为广大“五老”提供周到精准的用心服务,为广大“五老”发挥作用优势打造新平台新品牌,增强吸引力,引导更多老同志展现更大作为。

与会人员围绕学校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对今后工作提出新视野、新格局、新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在刘彭芝常务副主任的引领和带动下,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大附中、人大附小、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广泛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定能独树一帜,形成人大经验、人大品牌。

会上,关工委办公室还通报了关工委商请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协助开展工作事宜和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