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聘任仪式举办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启动
4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聘任暨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活动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会见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一行。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叶康涛、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彭芝,宣讲团成员、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郭湛,宣讲团成员、成仿吾校长之女、商学院教授成其谦陪同会见。
林尚立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从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到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八十余载办学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从“战火中的大学”到“解放区最高学府”,从“新国家的新大学”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的血脉深处始终流淌着厚重的红色基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学校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红色校史教育,设立校史教育基地、陕公大学堂,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和陕公精神。希望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专业、经验和威望优势,帮助青年学生学懂弄通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李卫红对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工作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延安诞生,延安精神与陕公精神一脉相承,熠熠生辉。面向未来,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能贡献更多宝贵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与陕公精神,充分发挥延河银龄宣讲团的作用,激发更多老同志、老教师参与其中,发挥光热,不光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更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更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张雪表示,希望人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把握好“读懂中国”活动的主题,充分发挥好二级关工委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提升作品质量上下功夫,注重成果运用,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叶康涛就做好延河银龄宣讲团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发挥独特优势,讲好红色故事。二是恪守政治立场,把好宣讲导向。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服务保障。他表示,学校党委将不断开创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彭芝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延河银龄宣讲团首批22名聘任名单。
李卫红、郝雅梅、张雪、叶康涛、刘彭芝为获聘的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代表颁发聘书。
郭湛、成其谦作为宣讲团代表发言。他们表示,将不负重托,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自身优势,讲好红色校史故事、阐述好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校关工委副主任郭海鹰汇报了关工委工作。
会议还就推动“读懂中国”活动高质量开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行讨论。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代表、第七届校关工委委员、二级单位关工委负责同志、新闻学院《新闻采编》授课老师许向东教授,参加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的学生等近100人参加活动。
2022年6月,为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和红色校史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学校关工委成立了延河银龄宣讲团。宣讲团积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和红色校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开展五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教育部评比最佳微视频7个、优秀微视频3个、最佳征文3篇、优秀征文3篇。去年学校关工委已将其中16个优秀作品制作成“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老教师风采系列微视频”光盘发放各学院,为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鲜活素材,实现以人物故事涵养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