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老同志热议通州新校区建设启用

10月31日、1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分两批组织关工委委员、二级关工委老同志副主任和延河银龄各工作团成员赴通州新校区参观,通过观看视频宣传,实地参观了解,听取情况介绍,老同志们深刻感受到通州校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人大气派”新时代示范校园的建设成果,抚今追昔,感慨万分,纷纷表示我们从延安走来的新中国新大学,进入了新时代新校园,校园红色基调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集园林、景观、绿化、建筑、人文、科技、智慧于一体的校园风格独具特色,未来人民大学一定会越办越好,在通州新校区续写辉煌篇章。

通州新校区 人大新天地

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郭湛表示,通州新校区绿树掩映、视野开阔,校园整体设计施工一流,教室餐厅设备先进齐全,物业服务周到细致,特别是看到宿舍宽敞明亮,让我不禁想起1978年来人大读研时住的小房间,确实今非昔比了,祝愿在这里学习的同学健康成长,继承陕北公学和人大优良传统,担当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任。

延河银龄宣讲团副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王向明表示,在秋阳暖暖的映射下,一所极具现代感和未来感的宏阔校园带着强烈的震撼展现在我们面前。校园整体设计颇具匠心、风格独特、色彩鲜明,在现代中又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徜徉于校园中各具特色的学院楼群,漫步于国际足联认证的宽阔足球场,穿梭在一个个园林式的绿色景观中,感受智慧课堂充满科技感的教学运用,体会学生宿舍种种人性化便利化的学习生活设施……大家回想起当年自己求学时曾经的艰苦和简陋,回首学校的发展历程,无不感慨国家的巨大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人民大学的阔步前行!记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建校时,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今后中国的许多大学都要照着人民大学的样子办。而今天的通州校区真的可以堪称当代中国一流大学的样板。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同志们都振奋不已,决心为学校发展贡献余热,更衷心祝福学校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中行稳致远!

学校关工委委员、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商学院教授陈甬军表示,一月前曾留言,今日现场参观。只见红墙绿树,更有延安展览。窑洞一路走来,历经七十五载。世界一流大学,今日已见端倪。

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法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莫于川表示,宽阔漂亮的校园道路和绿地花园,充满人文和现代气息的组团楼群,照明扩音设施完善且便利高效的电子化教室和学习讨论室,家具精致和设施配套以人为本的师生宿舍,现代化和温情化的剧场、餐厅、体育运动场地,便利快捷的周边交通,这一切都为即将入住的人大师生,提供了美好便利、一流教学科研条件。

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应用经济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侯景新表示,新校区位置好、规模大,地处北京副中心的中心,和行政中心互相辉映。规划井然有序,站位高,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而且近水并有水域规划,有开阔舒展的气场。如果再注入山的要素,以起伏而和园林布局之美,再增标志雕塑设计等以展高远之道就更增添气韵。

人口与健康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宋严表示,这是我第三次参观人大通州校区,这一次还是被校园的美丽宽阔惊艳到了,这里处处透着科技感、人性化和执行力,不免感叹人大未来卓越、多元无限的发展空间。

应用经济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付晓东表示,看到规划严谨、建设有序、拔地而起的各种新教学办公服务楼群,又听到精心详尽的讲解,我们喜不胜喜、赞不绝口。在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校建设中,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走在前列。

奋进新时代 勇创新辉煌

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人大附中原校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原校长刘彭芝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规划建设是党和国家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将为学校加快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通州校区的启用,标志着学校在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崭新的步伐。广大老同志都时刻关注新校区的建设情况,对通州校区建设和投入使用充满期待,新时代新校园新篇章,学校关工委将坚决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做好品牌建设,强化工作合力,为学校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贡献关工委力量。

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成仿吾老校长女儿、商学院教授成其谦表示,1952年孩童的我,有幸去了中国人民大学西郊新校区,依稀记得,大片的荒地上,三座红楼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坐东朝西的校部已经建好。那时起,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有了自己的西郊新校区。新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式大学,背负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从西郊新校区进发,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发展壮大,成为一所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担负着特殊使命的大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

今天,耄耋之年的我,有幸随学校关工委参观了通州新校区,深感激动和震撼。处于风景秀美的大运河之畔的新校区,大、美、绿、新、智,确实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但我觉得还应当加上一条——“贴心”,从“一站式”学生社区到学生的多种活动空间,都表达了用最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成长。还有教师宿舍布置温馨舒适,体现了对教师真心的爱护与照顾。

大运河千年流淌,新校区拔地而起。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背负起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谆谆嘱托,从通州新校区进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学校关工委委员、延河银龄领航团团长、原审计处处长赵永奎表示,新校区建设的成功,既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起点,新发展。我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把延安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中国人民大学一定会把陕北公学的优良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以新校区投入使用为契机,把党办的大学办的更好,让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法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教授徐孟洲表示,参观新校区,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印象深刻,它不仅让人领略到现代化大学校园的宏伟与美丽,更深刻感受到新时代高校建设的勃勃生机。这次参观通州新校区,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它不仅勾起我对1978年进入人大的四年本科学习时光的回忆,对比新校区与我入学时的校园,更使我体会到什么叫天壤之别?什么叫中国速度?让我对延安精神、改革开放政策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学校关工委委员、延河银龄宣讲团成员、劳动人事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周石表示,这次到通州新校区,使我非常兴奋,我仿佛看到人大美好的未来,看到了人大建校100年的宏大理想。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的心与人大的发展是共振的,为人大美好的明天而歌唱。

学校关工委委员、信息学院原党委书记肖小波表示,我们站在人大新校区,感受到从延河走来的人大精神和红色基因,一定会在大运河畔生根发芽,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与接力,因为我们是一所永远不负人民的大学。

学校关工委委员、后勤集团原副书记马秀芹表示,新时代迎来新校园建设,新人大拥抱新未来发展。看到了美丽新校区,体验了智慧新校园,我们要感谢为新校区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

理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原党委书记杨燕萍表示,虽然曾经参观过新校区建设的规划展览,也见证过新校区建设的奠基仪式,但是当一座座庄严典雅、大气现代的建筑矗立在我面前的时候,还是难掩激动与震撼!新校区的建设落成与启用,必将加速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在首都副中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继续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

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彭芝、关工委副主任陈岳、关工委秘书长杨海燕、校医院副院长牛红丽、关工委办公室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同志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中还参观了“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