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惠:学习外语就是为了世界和平
“外语工作者的使命铭刻在天安门城楼的红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如果说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宗惠教授一生坚守日语教研和中日文化交流的人生信条,“一心干革命,终生为人民服务,实现世界大同。”则是李宗惠教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实践终生的革命信仰。
初心如磐——立志报国一甲子
李宗惠,1936年生于天津,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日语系就读。经历过动荡岁月的李宗惠异常珍惜大学时光,每天5点起床读书学习,“党和国家让我学日语,让我用日语为国家建设服务,我要好好钻研并运用它,使这个工具发挥更大作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它。”从那时起,李老师便立志在日语教研和中日文化交流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为党和国家建设奉献一生。
尽管彼时学习条件艰苦,北大师生仍怀抱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1956年,李老师在北大浓厚的爱国先锋氛围影响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自我的理想。“在那个年代,国家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富强,人民的生活也远远不及现在这么幸福,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作为外语学习者,还要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大同做出贡献。”这三个心愿,一直是李宗惠老师在日语研究道路上前行不辍的动力所在,也是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赤诚初心。
教书育人——三尺讲台承血脉
1958年大学毕业后,国家需要高学历人才建设祖国,李老师主动请缨去边疆工作,奉献青春,但最后还是服从分配留在了北京,在北大东语系教书,直到1962年来到人民大学。李老师将日语教学称作是“一生的事业”,六十年来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成就斐然;也开创了中国日语教学领域许许多多的先河。他参与撰写了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日语教科书《日语课本》,对国内日语规范化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编的在中日具有独创性的《新编日语汉字读音规律词典》,至今仍被全国各高校使用。作为人民大学首位日语教授,他在退休后又受邀回到教学岗位,着手招收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日语研究生,牵头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申报设置等工作。
文化使者——身体力行促交流
“如果将一生浓缩成一周,我有一天都在日本。” 1983年起,应国家需要,李宗惠老师调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工作,此后又多次赴日交流。李老师在日本工作学习的十二年间,走遍了全部47个都道府县,不遗余力传播中国文化。为了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李老师曾在当地举办多场中国门票文化展、剪纸文化展,这是他当年最大的爱好。每次展览结束,李老师都将这些藏品免费赠与喜欢它们的日本民众,希望人们能从微观之处读懂中国。如今老师几乎每年还要去一次日本为青年学生做讲座,身体力行开展文化交流,为增进两国互相了解尽己所能。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李宗惠老师的毕生追求。回国后,李老师始终坚守这份初心,坚持面向国内外学子举办日本文化展览。李老师的展览展品众多,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既有日本的生活小物件和美术艺术品,也有早至明治四十一年的珍贵原典古籍。李老师更是将数十年间苦心搜集的展品精心整理,形成了一本涵盖日本全部47个都道府县,集地理、历史、文化和旅游风光于一体的教科书。这些藏品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众多高校展出。日本长野县青年学生曾到访李宗惠老师工作室,观展后表示深受感动,回国后也要举办中国文化展览。
薪火相传——言传身教书华章
在人大工作期间,李宗惠老师不但是日语专业的负责人,还身兼英语专修班的政治辅导员一职,行政教学一肩挑。如今,作为离退休党员代表,李老师始终积极配合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通过报告会、读书班、政治理论讲座、谈心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参与到关心、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和教师健康成长的工作中,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认定我们的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能够带领我们通向世界。”
“学习外语就是为了世界和平,连我的孩子的名字都带有这种我的理想信念,我的大女儿叫李亚非,亚非团结起来,我的二女儿叫李亚丁,亚洲和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全世界团结起来,我的儿子的名字叫李新宇,要开辟一个新的宇宙。”
李老师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他的人生价值和人生信仰。
从抱着“为国献身”想法的日语系学生到传道受业解惑的亲切师长,再到尽力增进两国友谊的中日友好使者,李老师引导学生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学会用与时俱进的眼光了解日本以及世界上各个国家。这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初心和知识分子党员所肩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召着外语学子们投身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事业,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