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五老风采

肖小波:四旬年华 情系人大

肖小波,女,1952年生,哲学学士(北京大学,1988年),信息学院原党委书记。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人大党委组织部科长、劳动人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书报资料中心党委书记。

111.jpg

忆当年朗月清风

1978年,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负责筹备恢复人民大学的工作。因为曾有过在生产建设兵团组织部门工作的经历,肖小波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组织部工作,那时她26岁,对进入高等院校工作充满憧憬。曾经是人大50年代调干生的父亲对她说,“人大是共产党自己办的学校,好!”

为了这一句话,肖小波在人大一干就是三十年。

222.jpg

当时,人民大学刚刚复校,百废待兴,学校里每个人都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那段时间,肖小波和她的同事们常常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他们不是在和老师们谈话,就是在调阅翻看大量的卷宗资料。学校数千名师生的档案,都需要逐字逐句地审核、登记。工作虽枯燥琐碎,但事关每个人的政治生命,丝毫不敢懈怠,案头的材料摞成小山,每一份,他们都会认真对待。

333.jpg

让肖小波印象深刻的是,组织部门的老同志不仅工作勤勉、一丝不苟,而且思想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很强,他们从不把个人好恶带到工作中,推选干部时秉持党性原则,一切服从大局。只要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他们都会积极推举引荐。从他们身上,肖小波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从这张桌子开始”

1987年,党中央决定成立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培养高层次行政管理人才的新型学府。受国务院总理委托,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组建了国家行政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时任校长袁宝华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有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北京市政府负责人以及人大校领导黄达、李文海。同年,肖小波被学校派往参与筹建国家行政学院的工作,从劳动人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调任筹建工作办公室秘书组组长。

在肖小波看来,“人民大学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摇篮。”

444.jpg

当时学校条件并不宽裕,软硬件设施也没有如今先进,筹建办公室最值钱的机器就是一台2401的四通打印机,从这里打印出 “国家行政学院筹建办公室”几个大字,作为办公室的门牌,就算是正式开门办公了。条件有限,但筹建工作却紧张繁忙。

那几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对行政学院的要求,进行选址建院、机构框架设计、赴外考察、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回忆那段时间的工作,肖小波感觉一切都是全新的,高起点、高要求、快节奏,工作内容几乎天天都有变化。对接部委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场会议、每一通电话、每一份文件都必须处理得妥帖无误。

“那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 1990年,随着筹建任务的完成,肖小波调往学校书报资料中心任党委书记,历时近十四年之久。她珍视自己在不同单位任职的经历,“问题在于总得去挑战新的东西,但好处就是积累的知识也很多。”

信息学院“代言人”

肖小波喜欢和学生们相处,在她看来,大学生们朝气蓬勃,有时又显得稚嫩可爱。2004年,当肖小波调任信息学院分党委书记时,她有了一个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机会。

在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人民大学,如何为理工科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专业所需与学科特点的培养方案,是摆在信息学院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

555.jpg

为了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肖小波在学校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信息学院学生党总支。她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工作党支部副书记一定由学生担任,并一手建立起信息学院“学生兼职辅导员制度”,引导高年级学生帮扶低年级学生,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辅导员制度的雏形。

肖小波有意识地从细节着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学校制定的党员考核标准略微抽象,她就与学生党员们共同协商,把宽泛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把标准量化细化,学生们心里都有一杆秤”。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她带领学生党员与房山区琉璃河镇贾河村党支部开展共建项目,鼓励学生们发挥信息学院的专业优势,为村子搭建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生产的特色梨果。让肖小波惊喜的是,信息学院的学生们都很踏实能干,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开发出了网站。

666.jpg

“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既有宏观的知识结构,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怕做小事。这才称得上‘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在肖小波眼中,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说,“自己的孩子哪能没有缺点?我们老师要有责任感、有爱心和包容心,犯错误也没关系,但是要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为重视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中,2007年肖小波被评选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肖小波回首人大40年的发展历程,联想个人的成长经历,感慨万千。退休后她每次回到学校,都会在校园里每个角落驻足,回忆那些培养帮助过她的老领导,想念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带给她激情的学子们。

作者: 刘宜卫,财金学院2018级研究生

周晨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