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五老风采

薪火相传培育时代新人 躬身之行赓续红色精神


她是吴玉章的孙女,身体力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优良家风。她是学生口中“最优秀的班主任”,23年献身讲台,常常忘我钻研教学。她退休后仍以身作则,宣讲红色革命故事为后辈带来“活的力量”。她就是吴本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退休教授,“最美五老”的获选人。82岁的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为年轻人们带来一场又一场深入人心的大爱讲座,积极牵头社会公益事业,在年轻人前行的路上点燃精神火把。

献身讲台二十余载,学生们口中“最优秀的班主任”

从航天研究所到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台,不变的是吴本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初心。1960年迈入大学时,为响应国家“赶美超英”的号召,吴本立毅然选择了航天专业,献身科技强国伟业。文化大革命生产停滞,她当即投入教育事业。“从小在我爷爷的教育之下,我也慢慢养成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的习惯。到了人民大学之后,我就觉得不能以我的无知来耽误学生,误人子弟。于是我那些年真的是非常拼,几乎没有玩过。”采访中吴本立如是说。在人民大学工作的几十年间,她始终认真研究各国先进的数学理论知识,十分忘我。备课的时候,床头和地上全是她的资料、教案。

严师出高徒。吴本立对于学生们的爱是严厉的,她严格要求学生们的作业和上课纪律,一丝不苟的批改作业。有抄袭现象的时候还会去分析谁抄谁的,再给他们写个评语。常常批改作业到凌晨一两点。课上若是有学生睡觉,吴本立一个粉笔头就过去了。不仅如此,她对教师们的教学质量也十分严格,把所有数学课上课时间改为统一,倒逼教师们重视教学方式和课堂质量,让同学们收获更大。

如此严格的吴本立,却是同学们口中最优秀的班主任,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同学们还投票选举她成为了海淀区的人大代表。2016年,86级的同学们补办毕业30年纪念,特别邀请了吴本立教授当他们的见证人。吴本立说:“我喜欢这个教师这个行业,和年轻人在一起让我的生命永远年轻。另外一个跟他们接触,我永远和这时代是同步的。”2019年至今,吴本立连续三年受聘担任新生成长导师,负责一对一指导六名新生的学业和生活。

润物无声洒余晖,讲好校史故事为后辈点燃精神火把

“我们为什么要活在世上。难道是为了金钱地位这些吗?”吴本立始终保持着很简单、很朴素的想法,“我希望我不光是消耗这个社会,我希望留点儿什么好东西给这个社会。”

即使离开了教学一线,她的心也时时系于学生,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她成立了“吴本立和她的学生们”教育基金,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

通过与人大赴自己家乡荣县支教的同学沟通,她探寻着孩子们真正的需求。了解到小学饮水问题十分严重,她便配备饮水机;有老师反映孩子们眼睛不好,她便联系医院给孩子们检查视力、配眼镜。她热情地给孩子们评奖,激励他们多读书;她计划着组织孩子们到北京来,开阔眼界...

对于受到帮助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善意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我们要心存爱意,学生们也要懂得感恩。”她自始至终无私地爱着学生们,也教会学生们如何去爱,并在善举中将爱传递下去。

同时,她投身于校史故事的讲述与宣传。在她心中,爷爷吴玉章是一个有着真正大公无私的精神和难得的“纯粹”的人,总是带给别人一种“活的力量”。她决心把红色故事传递下去。“我就是要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革命来之不易,知道多一些无私的人,我们的中国梦绝对会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本立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多年来,她坚定不移地讲述着,希望将爷爷那一辈人在艰苦奋斗中孕育出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年轻人铭记这段历史,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谈及对当代青年人的希望,吴本立说:“我希望你们有理想,希望你们健康,希望你们快乐,希望你们有大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可以活出不同的自己。但是你别忘根本的东西,要有大爱,要无私。我希望你们的心中永远别忘了人民。要始终清楚,我们活着不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还要始终把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想法铭记在心。”吴本立知道青年人在奋进征程中,会遇到许多磨砺,她说,她不断开展红色故事讲座的意义即在如此。有吴玉章老先生这样的人在前路发散光亮,即使这路途再黑暗又何妨。

结语

她是三尺讲台的传道者,悠悠赤子心,殷殷育人情,连续三年以学生投出的最高票数当选优秀教师是她永远的骄傲;她是校史故事的传递者,耄耋之躯仍躬身讲坛,只为将爷爷为理想奋斗、为人民献身的精神种子播撒在年轻人的心田,开出奋斗之花,让中国梦的苗圃更加绚丽多姿;她是公益事业的传播者,尘埃之微可补益山海,萤烛之光可增辉日月,无论是饮水机还是视力检查,纵如尘埃萤烛,在她的坚持下,亦能汇聚成爱与关怀的山海,映照家国富强的朝阳。她以谆谆教诲传递着对青年的关心爱护,以躬身之行为青年破除成长路途中的重重障碍,诠释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吴本立的贡献谱写了一首恢弘的赞歌,作为百年大党光辉历程的协奏曲,共同奏响青年梦、中国梦的曼妙乐章。

作者:周家慧、臧梓安、汪加佳、李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