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动态要闻

守平安 护健康 “为遐”志愿者用奉献与担当书写抗疫故事

居民拨打“为遐”志愿者电话告之用药需求,志愿者梳理汇总后交学生志愿者到校医院取药,再返回志愿者,经过消杀送药到居民手上……这一幕幕,近日接连在中国人民大学静园林园家属区发生。

自5月21日海淀区全域实行提级管控措施起,中国人民大学静园林园家属区居民生活物资和用药需求保障,成为社区工作重点,离退休党委主动请缨,为社区工作者分担重任,积极与人大社区、校医院、校团委对接,号召动员离退休党委居住在家属区的“为遐”志愿团社区服务队的老同志,承担为社区居民取药的繁杂任务,靳振英、郝淑华、关利英、杨利华、韩晓凤、郭维嘉等6名老党员和肖双兰、王生2名老同志踊跃响应,表示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将圆满完成离退休党委交付的光荣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党员的初心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线彰显“银发力量”。与此同时,得知消息的在职教职工徐建萍、卢淑贞、张磊、尚晓莉、文书锋相继主动加入,家属区里不仅有一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资深”志愿者,更加入了在职党员等“新鲜血液”,甚至还有几位可爱的少年志愿者,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2018年5月,由退休教职工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为遐志愿服务团”正式成立,为遐,取义“有为”而“长远”、遐迩著闻,智享遐龄。“为遐”志愿团社区服务队的成员无论是退休老同志、还是年青同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挺身而出,默默奉献,全力以赴,充分诠释和践行着“为遐”的高尚理念。

离退休党委3支部副书记 、“为遐”志愿团社区服务队队长靳振英年过70,同时兼任社区楼长,去年刚做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不顾双腿疼痛,每天在社区里来回奔波,不论是小区门岗的值班值守、生活物资发放、收集用药需求、联系居民前来取药等等,都能见到她消瘦身影。

志愿团成员、静园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统计学院教职工徐建萍勇挑重担,与校医院、团委反复沟通、不厌其烦,制订用药需求反馈机制、科学梳理取药流程,简化支付手续,极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老同志的称赞和志愿团成员的肯定。

志愿团成员、离退休党委25支部书记郝淑华一人负责林园全部居民的取药任务,当离退休党委想再给她找其他志愿者帮助工作时,她说:“不用了,社区楼长都很忙,我一人行”,当得知林园成立临时党支部后,郝老师主动要求加入,在做好取药志愿服务的同时,与支部党员一起慰问独居老同志、投递报纸 、协助转运生病老人、为独居老同志送药送饭等,在疫情防控一线彰显了一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您好,您可以来拿药了,记得带好手机和零钱。”志愿者们在一刻不停地拨通居民们的电话,及时通知并细心嘱咐每位开药的居民,有的时候还需要打好几个电话才能接通。志愿团成员们每人负责2-3栋楼,主动加入各楼微信群亮明身份,及时温馨提醒居民拿药时间,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不论时间多晚,主动上门帮助填写用药需求,在拿到药品后第一时间又送药上门。截止6月6日,共为108居民拿药送药,药品品种达500余种,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赞扬。

“为遐”志愿服务离不开静园林园临时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帮助,志愿团5位老党员和几位在职党员全部加入临时党支部,极大壮大了党支部的规模和力量,在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社区、静园物业中心大力帮助下,除承担为居民拿药发药的任务外,还参与慰问独居老人、抗疫物资发放、核算检测秩序维护、报纸投递、解决居民家中管道漏水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全面展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担当。

“药”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代表着帮助、关心和希望,那一份带着温度的药,是校医院医生的坚守,是居民的信赖、是志愿者的付出。“为遐”志愿团的同志们纷纷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志愿服务中来,他们为做着最重要的小事——为社区居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感到无尚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