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文创沙龙 集聚创意项目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转化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首期文创沙龙——“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近日在人大文化科技园成功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纪红波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高校,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在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更好地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深度服务。邀约各位老艺术家和行业专家齐聚举办沙龙的目的,就是想进一步探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如何进行当代艺术的再表达,尤其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表现形式,推进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真正让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人文和科技之间寻找契合点。
沙龙上,老、中、青三代嘉宾分别进行了作品展示并作了主题分享。90高龄的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退休教师冯乐耘教授介绍他退休后近二十年潜心研发的暗榫动物造型的创作历程;著名雕塑、剪纸艺术家王宝盛先生介绍了他历经五年完成的大型剪纸长卷《红楼梦》;人大校友西犀文化创始人张飞先生介绍了《庆赏昇平》-AR大圣归来科技文创项目;北京洛可可公司设计顾问孟宪志先生介绍了洛可可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研发的文创产品。参加沙龙的人员为榫卯艺术品的精妙、剪纸长卷的精美所深深震撼,同时也为科技文创产品的创意所折服。
与会人员认为,把传统文化当作营养,用当代的语言和技术表达出来,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让现代科技放大、加深、延续传统文化的命脉。借助现代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纵使沧海桑田、远隔千里,人们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仍可切身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当日共有包括人大文化科技园相关负责人、青年艺术家代表、人大离退休老同志等近40人受邀参加沙龙。人大文化沙龙旨在集聚以人大师生为主体的创意项目,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主办方表示会坚守内心的人文情怀,不忘初心,努力从点滴开始为我国的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做出贡献。
(原载 新华丝路网 http://silkroad.news.cn/2018/0425/92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