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夕阳红之声

金水河音符

金水河音符

吴亚平、王滨、李保强、宋志强,四人拥有太多共同的记忆——

在同一个院儿里长大,一起留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一同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和学校的飞速发展……

这诸多记忆中,有一个最为珍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之际,一同参与建设天安门金水河音乐造型喷泉。

上世纪90年代初,放眼全国,大型程控音乐喷泉还相当稀罕。1994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承担起国庆45周年天安门金水河音乐造型喷泉建设任务。施工主要由学校修建处负责。当时,吴亚平、王滨和宋志强在修建处担任电工,李保强是水工。

“小吴,你会游泳吗?”那年“五一”刚过,工程负责人找到吴亚平,试探地问道。

“会呀!”吴亚平回答,当时他没想到,一个特别的任务正等待着他。

第二天,吴亚平被带到金水河,任务是探查金水河河水深度、淤泥淤积程度以及河水上游河道闸门密闭程度,在不同位置标高,并拉着皮尺测量喷泉安装点位。

5月,天气还凉,下水后,吴亚平冻得直打哆嗦,但心里挺得意,“当时围了一圈人看,以为我跳河呢!这么多年了,能在金水河里游泳的人,也没几个吧?”

吴亚平记着冷,王滨的记忆则是热。

7月,人民大学修建处职工正式进场。王滨回忆,那段时间,早上四五点出发,晚上八九点回来,披星戴月,“观礼台的墙是棕红色,特别吸热,安装喷泉用的线槽是金属的,摸着都滚烫。”

第一次在天安门金水河建设音乐喷泉,遭遇返工不可避免——

宋志强记得,有一段电缆需要穿过中山公园南门,公园白天有游客出入,只好晚上施工,“等到沟挖好了,却发现用于保护电缆的镀锌金属管过细,电缆穿不进去,几千米的线全部废掉。”

李保强几乎全程参与施工,他回忆说,因为金水河水质有腐蚀性,加之水下有压力,起初,安装好的彩灯时常进水,成片成片不亮,后来一查原因,是灯座底部的接线处密封不过关。他还曾在金水河里摸着喷头调水型,“那会儿已经入秋,有时候角度不对,水喷起来把身上浇得透心凉,嗖嗖冷!”

……

难关,一个一个被拿下。9月中旬,工程基本完工。

这是第一个在天安门金水河安装的音乐喷泉。喷泉以88个“雪松”“玉柱”泉、28个“万众一心”泉、10个“遥遥相望”泉为基础,半小时内,可欣赏到8种不同的水型,天安门广场的静态景观得以丰富美化。

喷泉试运行期间,学校开着大车把职工和家属拉到天安门,专门欣赏喷泉。“特高兴,还照了很多相片!”宋志强幸福地回忆着。

当年10月1日,音乐喷泉,从早上一直舞动到深夜。作为技术人员,王滨、吴亚平等人在观礼台下值守一整天。

25年,弹指一挥间。每当经过天安门,吴亚平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会儿光着膀子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好像还在昨天,这是一生的荣耀啊!”

(作者吴亚平系资产与后勤管理处退休干部。工程结束后,天安门管理处安排工程工作人员登上天安门参观,图为部分工程人员合影。)